2016年教师资格备考已经开始啦,你筹备的如何了呢?今天中公教育讲师为大伙带来《教育教学常识与能力》考试知识点模拟题,相信有了这类有针对性的要点,更会助大伙一臂之力。
对于考小学教师资格证的同学们来讲,整个常识体系看上去有点杂乱,但大伙必须要在最后阶段抓重点来复习。大家需要记忆的要点比较多,在融合了教育学、心理学内容之后的体系又看上去不够明确,因此假如想在考试中所有科目,那样需要对科目二内容进行重点把握。
教育教学常识与能力考试知识点1:课程的分类
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,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,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。
综合课程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范围构成的一门学科。代表人物是怀特海。
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、儿童中心课程,倡导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,以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。代表人物是杜威。
必学课程是指国家、地方或学校规定,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,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进步学生的共性。
选修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,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、喜好,培养和进步学生的好个性。
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,强调课程内容的一致性、一同性和进步性,在推行上具备强制性。
地方课程是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教育机构为满足地方进步需要而设置的课程,具备地区性、当地性的特征。
学校课程也叫校本课程,是由学校教师、学生与父母和社区人士一同编制的课程,其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点。
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、自发课程,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、内隐的方法呈现的课程,如师生关系、校风、学风等。
【模拟题】
国内古时候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是。
A.国家课程 B.综合课程 C.分科课程 D.隐性课程
【答案】C。
教育教学常识与能力考试知识点2:教学原则
【模拟题】
开其意,达其辞。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。
A.按部就班原则 B.因地制宜原则 C.启发性原则 D.直观性原则
【答案】C。分析:孔子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启发,他说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,启发一词也由此而来。宋代朱熹对这句话做讲解:愤者,心求通而未得之意;悱者,口欲言而未能之貌。启,谓开其意;发,谓达其辞。意思是说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况时教师才当令地诱导、引发,开其意,达其辞。故选C。
教育教学常识与能力考试知识点3:教学评价的分类